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40年巨变铸就晋中交通辉煌成就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2-06 浏览次数: 【字体:

改革开放以来,晋中交通人始终坚持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针,解放思想拓新路,真抓实干求实效,审时度势搞改革,抢抓机遇促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用“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交通精神铸就了晋中交通一座座丰碑。

改革开放40年来,晋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由量到质的飞跃。1978年晋中地区全区仅有公路通车里程3228公里,其中,干线公路847公里,县公路1251公里,乡公路1066公里,专用公路64公里。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19.8公里。经过40年的发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602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建设625公里,国省干线1956公里,农村公路14067公里,年均新增公路通车里程319.6公里。全市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97.6公里,是1978年的4.95倍。全市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就达3391公里,位列全省第一。全市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农村公路三级路网四通八达,建立起以高速公路为脊梁、以国省道为主骨架,以县乡道为干支,以通村公路为脉络,经脉相通、桥梁配套、城乡一体的道路交通网络。

一、发展壮大的“六五”和“七五”(1978年~1990年)

改革开放初期,晋中公路总里程少,公路技术等级低,通行能力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晋中交通事业迅速发展壮大。

1979年4月,晋中公路总段管辖的县公路和专用公路全部移交晋中交通局管理。形成了晋中公路总段管理干线公路,晋中交通局管理县乡公路、运输企业和社会运输市场的分级管理格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放宽了道路运输方面的政策,许多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纷纷购置汽车和拖拉机加入到社会运输的行列,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的运输格局。从1981年平遥人李士财率先购置一辆货运汽车开始,到1984年6月,全区个体营运户的货运汽车已发展到525辆,拖拉机发展到4330台,称得上道路运输战线上的一支生力军。这支劲旅,由于轻装上阵,经营灵活,成本费用偏低,服务能适应需求,因而发展迅猛,很快取代了交通部门所属运输企业的主导地位。1985年,全区非交通部门所属运货车辆达8988辆,全年共完成货运量1476万吨,占全区货运总量的91.7%;完成货物周转量50477万吨公里,占全区货物周转量的84.13%。

从1981年开始,我国由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国家积极鼓励和支持个人购买汽车发展运输,平遥县龙跃大队社员李士财是全区第一个购买货车从事货运的个体运输户,截至1985年,全区货运汽车达9484辆,其中个体车辆1824辆,全区全年完成货运量1609万吨,货运周转量6亿吨公里。1990年,通过三年的运输市场清理整顿和引导、组织、推行大宗货物合同运输,促进了运输业的发展。全区营运货车13128辆,56441吨位;营运拖拉机11243台,13831吨位。全年完成货运量2723.6万吨,货运周转量114492.8万吨公里。营运客车达421辆,12023座位,完成客运量801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5415.6万人公里。

到1990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3293公里。其中,干线公路1132公里,县公路1553公里,乡公路548公里,专用公路60公里。全区11个县市全部实现通油路,98.4%的乡实现通公路,38.2%的乡实现通油路,46.0%的村实现通公路,行路难的问题得到初步缓解,为全市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

二、快速发展的“八五”和“九五”(1991~2000年)

1990年后,晋中交通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从1993年~1996年,全区各县市采取上级投资、社会集资、群众捐资、群众投劳等投资融资方式,对各类道路进行了大规模的拓宽改造,发动群众实施平川县市村村通油路、山区县乡镇通油路工程。

1994年4月—1994年11月,榆次区交通局首开一级公路建设先河,改建了108国道榆次鸣李—东长寿17公里的一级公路。

1995年,灵石县率先实现了乡乡镇镇通油路。1996年,榆次区和太谷县实现了村村基本通油路的目标。

1996年6月25日太原至旧关境内74.11公里高速公路通车,结束了晋中没有一级和高速公路的历史。

2000年,全市189个乡镇全部通了公路,其中,176个乡镇通了油路,占比93%。全市3625个行政村有2805个通了公路,占比78%,其中,1504个行政村通了油路。全市所有乡镇和86.1%的行政村通了客车,成为全省发展农村客运典范。

三、超常发展的“十五”和“十一五”(2001年~2010年)

进入21世纪后,在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以公路建设为主的基础设施投资情况下,晋中交通事业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新跨越,为晋中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支撑。

从2001年开始,晋中市政府倾力支持全省“三小时高速通达工程”。先后配合省交通厅完成大运高速公路晋中境内99.701公里、太长高速公路晋中境内100.186公里和汾邢高速公路晋中境内159.2公里的建设任务。同年,晋中交通系统引导发展旅游客运工作,开通了太原、榆次至平遥古城、乔家大院、介休绵山、王家大院等主要景点的旅游专线。

2000-2005年 “十五”期间,全市道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在晋中市委、市政府以及省市交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按照调大规模、调高资质、调活机制、调优服务的总体要求,以调整与优化运输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农村运输为重点,在发展方向上,坚持了遵循经济规律市场化运作,向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在发展重点上,坚持了平川、山区,干线、支线,热线、冷线并重协调发展;在经营主体上,坚持了引导和鼓励发展公司化经营;在运力投放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优先发展安全型、经济型、适用型、方便型车型,禁止发展老旧车和淘汰车型,从而促进了道路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

2006年,全市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乡成网、村连村、户户通”为目标,完成了村村通水泥(油)路及街道硬化1278个村,新增了61个村,完工里程达5578公里,实现了97%的行政村通水泥(油)路。

2009-2010年,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把村通水泥(油)路“全覆盖”作为市委、市政府的“十件实事”之一,全力以赴抓好民生工程。两年共完成建设投资3.4亿元,完成“全覆盖”工程358项、1088公里,全市2747个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实现了通水泥(油)路“全覆盖”,通达率达到99.71%。全市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干、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农村公路为脉络的三级公路交通网络。2009年是燃油税改革的第一年。随着运管费和客运附加费取消,在这转轨过程中,我市运管工作的经济指标由过去主要考核规费征收指标向行业管理指标、生产指标和公共服务转变,从管理指标、行业生产指标和公共服务指标三个方面加强了量化考核工作。

四、高质量发展的“十二五”和“十三五”(2010年~2018年)

2011年,完成硬化村数2524个、里程8196公里,分别超出省定目标54.7%和108%,在全省率先提前一年实现了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二五”期间。道路旅客运输结构加快调整,以适应行业发展新需求。在运力结构调整上,加快了老旧残车和高耗能车辆的更新改造步伐,大力鼓励发展了节约型、低碳型、专用型等绿色环保车型,积极推广了节能环保新技术。在组织结构调整上,继续推进了以资产为纽带,以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标识、统一排班、统一核算的“五统一”管理为标准的集约化与公司化管理。在经营结构调整上,以重点发展中短途班线客运和旅游客运,整合旅游客运企业资源,缓解了当前高速列车、动车组给道路客运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影响。

2012年7月19日,晋中市政府投资建设的第一条高速公路龙城高速建成通车。

2014年10月1日,晋中市汽车客运总站建成运营。

2016年,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好农村路”重要批示精神,以点带面推进全市“四好农村路”创建达标,从建设为主向建养管运同步推进、协调发展转变,全年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9.13亿元。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里程562.4公里,完成榆次、祁县、昔阳三个示范县创建。坚持交通精准扶贫基本方略,结合国家及省、市对贫困地区的交通扶贫政策,以4个贫困县为重点,大力实施交通精准扶贫项目,着力提高交通运输对脱贫攻坚的公共服务水平。全年共安排贫困县农村公路建设投资2.3亿元,建设项目里程294.7公里。

2017年,持续加码加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投资19.17亿元,建设“四好农村路”976.5公里,开工建设农村旅游公路201.5公里。昔阳县作为全国53个示范县之一,代表全省接受交通运输部“四好农村路”交通扶贫工作督导考评,受到高度评价。

2018年,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四好农村路”和三大板块旅游公路的战略决策和部署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和服务“三农”目标,强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特别是将推进太行板块旅游公路率先发展作为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市的重要抓手,牢牢把握“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的目标导向,“补齐短板、消除瓶颈、提升发展质量效益”的问题导向,和“建设品质工程、增强治理能力、提供普惠服务”的结果导向,进一步创新机制,靶向施策,精准发力。扎实推进任务落实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9月底,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完成924.6公里,太行板块旅游路开工建设168公里,完成投资14亿元,超额完成省定序时进度目标任务,为城乡经济繁荣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发挥了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为强农惠农富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十三五”期间,在总结“十二五”行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培育试点示范企业,发展先进货运方式。一是发展甩挂运输。积极扶持发展了危货甩挂运输试点企业--榆社远安物流运输有限公司。

二是建立物流企业联盟。针对我市货运业“多、少、散、弱”状况,我们将山西丰矿物流有限公司作为试点,建立企业联盟,发展了煤焦物流体系。

三是大力推进货运业转型发展,“降本增效”效果显著。推进中鼎物流园多式联运建设,构建了以中鼎物流园为转运中心的省内公铁联运网络。共开通5条国内,1条国外多式联运示范线路,60多个企业、500余辆货车参加联运,公铁联运日均运量达6000多吨,2017年同比增长200%,公路单车日装载量由6月份的4.2吨提高到6.4吨,装载率上升52%,降低能耗约2.5万吨标准煤。至2017年底,晋中中鼎物流园已成功入选交通运输部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该示范工程实现了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提供了全程一体化组织的货物服务,拉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本增效”取得实效。

四是加快培育山西儀丰物流有限公司、介休晋能物流有限公司、山西丰矿物流有限公司建成无车承运信息平台,争取早日纳入交通运输部无车承运试点单位。

五是建成了一批 “多站合一”农村物流网络节点,农村物流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结合晋中实际,加快推进了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和“多站合一”物流节点建设。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为当地收发快递、外销农副产品和传统手工艺品、外销生猪、羊、牛等畜牧渔业养殖产品,运入农资等生活用品提供了极大便利。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全面盘活了整体物资流通渠道,促进了全市经济的转型跨越发展。